专家建言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 发布时间:2024-03-14

  • 王勇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


    “新质生产力”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涉及到产业也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和就业新导向。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战略价值

    首先,新质生产力必须由“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创新打底。新质生产力明确以创新为主导。

    其次,新质生产力有明确的产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时就强调了产业界定,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的重复原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不是简单等同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调整的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的是质态,而不是业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同时满足两点:

    一是产业先进且意义重大,未来甚至可能会成为影响整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重要产业;

    二是相关的业态已经在一些国家形成较大规模,其实践路径已经相对明确,理论上的认知相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

    最后,新质生产力还能满足战略上的攻防两用。

    如今的世界也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窗口期。中国如果错失这次机会,未必还能像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有再学习、再追赶的机会。这也是中国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所在。

    二、新质生产力还远远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概念,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与其在GDP总量中的占比来看,恐怕很难超过20%,因此,“旧质生产力”依然是我们的基本盘。

    数字经济就是一个典型,大家关注的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美团、百度等,属于数字产业化,但中国更多的产业和企业属于产业数字化,也就是“旧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因此产业数字化才是我们的基本盘。上海经信委成立一个都市产业处,专门推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并增加了创新的概念,提出FBI策略,即fashionbrandideas(时尚、品牌、创意)。

    我国作为大国,两个优势都要充分发挥才是正道:一个优势是大国人多、人才多、创新资源多,而且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多集中一些资源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个优势是大国范围广,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落差大,自己内部就能形成一个雁阵,实现产业的梯度承接,先进产业逐步由东部向中部、西部转移。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原则

    创新一直有两个力量:一个是市场化的创新,就是企业家群体、科学家群体的组合创新;另一个是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推进的创新。但举国体制创新,绝不是政府亲自入场、从头做起。

    新结构经济学把产业分成五大类,分别是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这五大类中,只有战略型产业,即涉及国防安全或者经济安全的产业,即使不符合当前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政府也要重点扶持发展,亲历亲为。其他四类产业的主力棒都应该交给市场。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不可知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市场和企业家去试错和创新,政府只能做相对确定且容易考核的工作。

    市场和企业家又怎么去创新?最关键的就是金融市场和法治环境。

      金融市场的关键是资本市场,创新需要长期的试错,需要长期主义的投资。法治环境最关键的就是产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的创新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从01的原创新和从1N的再创新都要大力发展。美国过于注重从01的创新,造成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硅谷与传统工业转移之后的“锈带”两极分化,社会因此撕裂。日本与德国注重从1N的再创新,尤其是德国,高端制造业基本盘强大,但相对缺少从01的原创新,影响国家发展的后劲儿。我国的创新要尽可能兼顾美国与德国的两种创新模式。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掰手腕思维代替反垄断思维

    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要从反垄断思维转变为掰手腕思维。传统的反垄断思维今天遇到两个挑战。

    第一个是技术的底层穿透性不断增加,跨界竞争越来越容易和普遍,企业技术创新和跨界竞争本身就是反垄断的力量。第二个是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我们已经越来越难以从外部获得先进技术,只能更多地依赖自主创新和开放集成创新。

    前沿的创新必须依赖华为、字节跳动等超大型企业,也包括独角兽企业。因此,我们还要看企业是不是属于新质生产力,能不能代表中国与国际巨头“掰手腕”。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第一性原理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千军不如一帅。

    新质生产力仍然需要GDP这个“牛鼻子”

    加快、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因此放弃GDP这个“牛鼻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一定是在不同的生产力中优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GDP增速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伴随产业结构的升级,就会孕育出新质生产力。因为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两种尖端技术的争夺,而是一个又一个产业的创新、发展、升级迭代。因此,继续抓住GDP这个“牛鼻子”,把蛋糕快速做大、把经济持续搞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新质生产力需要正确的产业政策

    重点是要注意把握好五个原则。

    一是免税或减税胜过直接补贴。

    二是如果一定要补贴,应该提高补贴质量,尽可能补给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和终端用户,而不是盲目地直接补贴给企业。

    三是产业政策要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政策做过研究,发现最突出的特点是动态化。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其补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补贴电池研发,第二阶段是补贴生产,第三阶段是补贴消费者,第四阶段是政策有序退坡。

    四是产业政策最忌朝令夕改。新能源汽车从最初补贴到今天已经十几年,政府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态度从未动摇,尽管力度上一直在动态调整。美国的芯片产业就是因为政府一直坚定地支持才发展成今天的局面。

    五是产业政策要做好国际沟通。产业政策是政府的有力工具,但政府一定要记得,“有形之手”最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公信力。(本文摘编自林毅夫等著《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正和岛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