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专家解读
    • 发布时间:2024-03-08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专家认为,《意见》充分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前瞻部署了生物制造、量子信息、氢能、核能、基因和细胞技术等多个细分赛道,将全面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全面布局新赛道

    《意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到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韩健介绍,到2025年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发展模式。

    《意见》重在产业化落地。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意见》 设定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既是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自身现实需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外部形势要求。从自身需求看,是我国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从外部需求看,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必然选择。赵刚说。

    重点瞄准六大方向

    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创新突破。《意见》按照技术创新前瞻识别成果转化的思路,提出面向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重点方向,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赵刚分析,与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有3个明显特征。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不是渐进式微创新,而是前瞻性、颠覆性重大创新,例如未来信息产业中的通用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未来健康产业中的基因工程、未来材料产业中的超导材料等技术创新;未来产业生产要素配置不是传统要素线性叠加,而是现代要素相互融合和配置效率指数级提升,例如量子计算机能让计算能力实现成千上万倍增加;未来产业边界不是界限清晰,而是呈现出不同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特征,如智能制造、生物材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今天对未来产业20%的投入和布局,将为以后带来80%的收益,从而建立起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创新机制

    打造标志性创新产品

    《意见》提出,打造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等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

    赵刚分析,技术性能成倍提升、产品化成本大幅降低、应用场景广泛是颠覆式技术创新的3个特征。当前,满足这3个特征的标志性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通用人工智能产品。二是生物科技产品。

    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人工智能电脑在中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中新机的装配比例将快速攀升,2027年有望达85%,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排名全球第二位。但从结构看,通用算力占了大半,高性能算力占比有待提升。  

    脑机接口作为十大标志性产品之一,近年来在电极、算法、芯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医疗领域是脑机接口应用的主要阵地。此外,脑机接口还可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推动现有产业变革,如脑机接口应用于工业领域,可帮助人们通过意念操控机器人、无人车、工业产线等设备。

    未来产业潜在价值巨大,需要资本持续投入。赵刚建议,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也可适时组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并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未来产业。同时,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