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
向“实”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发布时间:2024-06-12
  • 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强与沪苏浙产业协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开拓蓝海 壮大新兴产业

      汽车产业是安徽的“首位产业”,今年前4个月,安徽全省汽车产量92.9万辆,同比增长47.73%,占全国比重为10.31%;新能源汽车产业33.1万辆,同比增长65.02%,占全国比重为11.09%。

    当前,安徽省已集聚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汽车、合肥比亚迪、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初步形成合肥、芜湖“双核”和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也是安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安徽利用区位交通和资源要素等优势,大力吸引长三角光伏制造业龙头企业落户。

    2023年,安徽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7.4亿元,同比增长50.9%,营收排名首次跃居至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实现利润总额175.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安徽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9%、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超60%

    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和数字化转型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国家级特色平台22家、“灯塔工厂”5家,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5年进入世界500强。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入围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绿色工厂名单。
      围绕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让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同时,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前瞻谋划 布局未来产业

    目前,安徽正深化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与上海市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协同参与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通过与上海等长三角区域内创新链产业链的密切协同,安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正蓬勃发展。

    以“融圈进群”为方向,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推动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与沪苏浙协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实施国家级和省级攻关项目。(来源:安徽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