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新气象”
    • 发布时间:2024-06-12
  •   安徽借力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力促“量”“质”齐升,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科创+产业’双轮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新气象’。” 

    “新”优势:聚能增量
      汽车产业是安徽着力推动发展的“首位产业”。2023年,安徽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 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合肥比亚迪产销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近400%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中的工业”,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奇瑞、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等7家龙头整车生产企业带动1000余家全产业链配套企业落地发展,产值达1.15万亿元。202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超过过去7年之和。今年以来,车企“安营扎寨”的聚集效应愈发显现。福耀玻璃、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分别投资57.5亿元和65亿元人民币。

    “新”智造:提质增效

    数字智造,正成为安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名片”。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202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9%。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875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9%,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新”科技:预见未来

    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未来产业的发展。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合肥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乃至10年的周期跨度,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今年1月,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在合肥上线运行。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已获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超428万人次的远程访问,累计完成近16.7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来源 经济参考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