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刊物
申报指南
技术中心
下载专区
组织机构
首页
行业资讯
创新动态
质量标准
区域观察
研讨论坛
法规政策
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顺利再获5A级社会组织
重大科技专项让“强国利器”挺起“中国脊梁”
中国数字经济崛起 向世界输出“新风尚”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846亿 39个行业利润增加
新闻报道
创新动态
研讨论坛
区域观察
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发布 “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
9月14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线上发布会推出了由绵阳市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发布会上,四川盛科唯工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兵介绍,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氧化等特点的金属与非金属硬脆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业、国防科技、生物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等尖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对产品零件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四川盛科唯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深孔系统改造和超声波复合加工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低成本、可加装在现有数控设备上的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使用该刀柄,可延长刀具使用寿命3-5倍,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增加50%,产品变形减少75%。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为企业节约不菲的生产成本。(来源: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网站)
全国首个星火多维全连接实验室落户四川
1-8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收30845.0亿元,同比增长1.1%
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赴重庆经信部门交流访问
1-4月四川88个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时序推进
2023“彩虹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指南来啦!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我国已基本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四川数据开放指数报告(2022年)》发布
《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发布
第108届全国糖酒会12日启幕
绵阳科技城工研院发布 “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
9月14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举行线上发布会推出了由绵阳市企业研发生产的“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发布会上,四川盛科唯工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兵介绍,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不易氧化等特点的金属与非金属硬脆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业、国防科技、生物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等尖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同时,对产品零件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杜兵说,传统高硬度、高脆性材料的深孔、微孔、深沟槽加工需要多个阶段完成,不能一次性完成,且产品粗糙、生产周期长、切削刀具磨损消耗巨大,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基于上述行业痛点,四川盛科唯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深孔系统改造和超声波复合加工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低成本、可加装在现有数控设备上的新型功能性数控刀柄系列产品。据悉,该数控刀柄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将由内向外的雾化技术和外部脉冲技术手段相结合,产生间歇性的空气压力变化,可及时清除产品废屑,并在雾气挥发的同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用该刀柄,可延长刀具使用寿命3-5倍,产品表面的光洁度增加50%,产品变形减少75%。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为企业节约不菲的生产成本。(来源:绵阳科技城管理委员会网站)
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在深举行
百亿级项目签约
川南渝西自贸协同改革联动创新联盟成立
完全自主创新的四川造云操作系统
完全自主创新的四川造云操作系统
2019年(第26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拟认定公示名单
第二届四川省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蓉举行
“华西创客协会之创新案例大赛”在成都隆重举行
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2018年第二次创新发展论坛在蓉召开
西南四省市2018首届电子商务新零售峰会成功举办
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5月23日至24日,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成都召开。 作为十三届四川省政协履职以来的第一个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本次会议瞄准“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主题协商议政。如何进一步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智造”“四川创造”转型?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防止过早过快“去工业化”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2022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6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全国平均增速快0.2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7%、总量提升至全国第四位。 但是,通过另一组数据,王建明常委却看到我省工业发展中存在过早过快“去工业化”的隐忧——2022年四川GDP居全国第六位,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八位,是10个经济大省中少数几个工业与GDP排名错序的地区;2022年四川工业化率为28.9%,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相对较慢,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制造业比重偏低,研发投入强度仅为江苏省、浙江省的一半,并且产业集群发育不足,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王建明指出。 如何防止“去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夯实工业强省的战略基石?王建明认为,应强化顶层设计,以“路线图+清单制+责任制”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产业。要针对重点行业建立省级产业协作信息平台,促进相关产业在网络空间集聚,实现产业链上的合作发展。 “当前我省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发展尚缺乏鲜明的战略路径和完备的政策配套,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还不够完善,单打独斗、相对松散的状态依然存在。”何明俊常委建议,将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发展纳入我省重大发展战略,构建跨区域的产业规划协同、资源要素协同、生产组织协同的高效率产业生态体系,优化高端能源装备大规模应用生态,构建部门协同、专家参与的服务体系,提供人才、科技、环境等支撑。成渝地区制造业亟待协同发展 眉山市和重庆市永川区,主城区面积、人口相当,地区生产总值接近,都选择了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制造业发展路径。在李建兴常委看来,两地发展阶段相同、经济体量相当、产业结构互补,制造业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省政协委员们认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类似“搭档”还有川南渝西地区,以及成渝中部的资阳、内江、遂宁、自贡等市,政府应当大力推进这些地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2年,川南渝西两地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够、产业同质化竞争大于合作等情况。”康俊常委建议,建立健全区域协商、政策协同、融合发展机制,坚持重大政策联合制定、重大改革试点政策共同探索、重大政策联合实施等,完善成本分担、权益分享、税收分成等体系,探索建立统一的科技信息平台,协同发展区域内坚持“准入同标、要素同价、服务同质”,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对于建立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李建兴更加关注项目联动和园区联动。他建议,协同区域内可建立招商合作平台,将本地相对过剩或预计过剩的未落地招商项目引荐给对方,或联合举办推介会,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实现资源互通、互利共赢;进一步扩大两地园区的联动深度和范围,实现产业互补。 陈莉萍常委呼吁,尽快研究制定《成渝地区中部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统筹编制4市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形成产业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产城融合等差异化错位协同发展格局,帮助资阳、内江、遂宁、自贡在一体发展上破局。用“新策略”强化创新要素集聚 委员们普遍认为,要素保障是四川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大家纷纷出谋划策。 张晓玫常委认为,解决好制造业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才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她建议,要针对性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先进制造业的金融服务,研究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要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门槛。“在抵质押贷款上,除传统不动产外,应尽可能引入应收账款、设备、存货,甚至知识产权、商标等其他抵质押物;也可增加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将商标、专利等作为授信依据。” 在严余松委员看来,目前我省职业教育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撑工业产业体系。他提出,实施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科技创新的“融合协同创新”策略,打造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跨高校、跨学科、跨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或技术服务中心,打造‘融合协同创新’新生态、新模式。” 周庆葭、周涛、周治端、廖伦志等常委进一步建议,借助数字化提升服务要素保障能力,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平台,增强协调服务与信息预见能力,提升产业链条管理和决策效率;建立数字化转型监督评价和定期报告机制,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创新能源解决方案,采用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策略,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就地使用,用较低成本满足经济绿色用能需求。(来源:四川经济网)
“5G+AI”应用广泛拓展
外迁与升级并行:中国产业链迎来质量与创新的中高端“门槛”
四方面提高创新研发水平 助力中国制造再创辉煌
制造业要“换装”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部长通道”回应工业热点问题
用信息高速打通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
数字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挥核心产业在数字经济中“主燃料”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求是》杂志撰文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大咖集聚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创投之道主题活动
在9月20日第三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创投之道主题活动会上,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周浩、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等投资机构代表集聚思维碰撞,探讨未来产业投资发展机遇;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作为独角兽企业代表分享创业之路;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英博,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晟,图灵量子首席运营官杨林进行圆桌对话,从团队核心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团队价值等角度,从专业视角分享“如何发掘下一个独角兽团队”。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带来《迎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新时代》主题分享。他认为,从市场趋势来看,时代的“钟摆”已渐渐摆向人民币基金为主力、科创投资为主题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投融资机构需要理解底层技术,把握科创行业发展周期,围绕大院大所,以顶尖人才为抓手,设立专注于硬科技领域的创投基金,助推形成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底蕴将支撑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长期向好发展,投融资机构要有“科技经纪人”与“科技投行”的角色意识,育好苗、搬大树,融通创新资本,做好双向赋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兼并收购业务主席周浩带来《全球变局时代下的中国投资机遇与挑战》主题分享。数据显示,2022年,半导体、汽车与出行、以及医药与生物科技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赛道,而本土GP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最活跃的玩家。未来,投资主题将从聚焦市场规模/营收增长,逐步转向更加广泛的主题,例如帮助企业从本国市场扩张到邻近国外市场,实现国际化;将一系列小公司合并成市场中的一家大公司,从而提高交易倍数等。上海科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傅红岩分享《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投资机遇》。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战略性、爆发性等为主要特征的未来产业加速培育。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围绕智能化、健康化和绿色化这三条主线开展: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将更多替代人类劳动力,扩充人类能力的边界;生物技术的进步不断治愈人类原有的绝症,延长人类寿命;能源革命以更加清洁的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让社会的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国资创投机构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投入发挥国企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把握好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一家中国硬科技创业公司如何在短短数年做到领跑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及CEO李一帆作为独角兽企业代表分享了创业之路。“禾赛历史上很多次重要决策中,都非常幸运地做了唯一且正确的选择。”他谈到,回国创业、扎根上海、深耕机器人技术赛道以及国际化战略是禾赛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几次选择。他认为,未来20 年是硬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上海将是引领发展的最佳沃土。禾赛拥有强大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实力,将以智能化汽车产业为支点,赋能广义机器人生态,加速拓展全球化市场,助推中国智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由第一财经主持人黄伟全程主持,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光,艾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英博,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王晟,图灵量子首席运营官杨林进行了圆桌对话,从团队核心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团队价值等角度,从专业视角分享“如何发掘下一个独角兽团队”。此次活动由市委人才办、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指导,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主办,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承办。(来源:上海投资)
发现未来产业独角兽,上海举办“创投之道”主题活动
北京精雕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
广安绿色化工产业链上百亿项目拔节生长
“全球协力推进6G国际合作发展倡议书”正式发布
全球6G技术大会发布12本白皮书
泸州高新区高效建链 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工信部:我国基本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工业元宇宙协同发展组织2023年成员大会在北京召开
《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42个国家和地区6517家企业参展第108届全国糖酒会
找政策
找人才
找技术
找资金
找市场
找服务
找管理
可通过标题、摘要、来源网站等进行查找
搜索
国家性政策法规
地方性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质量标准
更多>>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标准化(四)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标准化(三)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标准化(二)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标准化(一)
质量强国建设明确主攻方向
提升质量矢志创新 中国品牌迈向世界一流
两部门关于征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考核组来川考核质量工作
打造品牌 走高端路线 传统外贸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中消协揭示家装行业七大“坑”
见证中国制造的品牌自信
我省将强化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
成果展示
更多>>
小品种原料药垄断“锁喉”下游制剂企业生产
成本上涨药企为难 特效救命药短缺或消失现象明显
国务院部署今后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中国中心落户成都
诸多利好政策出台 大健康产业受地方政府热捧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紫荆花制漆(成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近三年技术创新成果简介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成果展示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成果展示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示
技术中心企业名录
更多>>
产能过剩严重 石材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医药外贸总体形势依然向好
产业整合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需求淡季 市场供大于求 纺织行业难有起色
发动机退税恢复至17% 摩托车出口迎来连续利好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虹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成都王牌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专委会
更多>>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技术中心专委会名录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同意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内设分支机构的批复
专家风采
更多>>
信息技术专家翟纯玉
信息技术专家杜亚军
新材料专家金应荣
机械制造专家朱维兵
动物营养专家刘辉芬
环境保护专家刘 咏
环境保护专家胡 佩
新材料专家赁敦敏
新材料专家李 权
高分子材料专家马庆柯
光学材料专家李维民
技术创新管理专家颜 军
新药注册专家李 蓉
轨道交通专家马士伟
杂环农药专家范 谦
食品营养与安全专家李玉锋
兽用疫苗专家龚文波
新药研发专家黄 瑜
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专家肖 丹
新药研发专家朱 辉
新药研发专家及元乔
新药研发专家王 曙
新药研发专家李建利
化学工程专家江成发
新药研发专家王利春
化学工程专家范先国
制药工程专家程志鹏
新药研发专家林大胜
酿酒大师徐占成
新材料专家唐安斌
法规政策
更多>>
《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四问+一图,读懂《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
一图读懂关于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2022年12月2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国务院:同意在沈阳成都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重点问题回应
一图读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意见发布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发布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国资委力推“十项试点”国企改革步入落实年
开放实验室设备
更多>>
省技创工委举行解读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活动
省技创工委举行解读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活动
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举行企业技术创新之自主创新论坛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举行“企业技术创新之品牌建设”高峰论坛
省技创工委举行联谊会
省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首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名单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2013年1月8日成立
省民政厅批文
四川省经信委批文
换一张
忘记密码?
通知公告
更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的通告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年版)》)
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工作的通知
行业调解制度
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管理制度的发布
关于促进会员单位劳资和谐的相关工作制度
转发《26个原材料工业行业规范(准入)条件管理相关文件废止》
企业级协同创新平台
更多>>
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资源,以核心产业、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为基础,以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科研设备构建了现代中药、单克隆抗体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及核素药物标记的新药研究及开发平台。
成都汇资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汇资聚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社会化协作工具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组织起一支专业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的人才团队,团队成员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理论基础、互联网信息采集、文本信息处理、内容管理和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和SNS社区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开发和应用经验。
组织级协同创新平台
更多>>
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9年经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直属四川省科技厅领导的非营利性技术服务事业机构。是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推动企业和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
创新导航
政府机构: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科技部
四川省科技厅
四川省经信厅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发改委
更多>>
技术创新网站:
中国技术创新四川信息网
更多>>
企业技术中心:
成都印钞有限公司
中国成达工程公司
惊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绵阳东方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明星电缆有限公司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资阳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
高等院校:
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泸州医学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更多>>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更多>>
京ICP备10009034号
传统产业
高新产业
环资节能
军工科技
通知公告
重要活动
新闻报道
产经预警
创新工作
技术中心工作
知识产权
新优产品
技术成果
质量工作
标准工作
品牌建设
法律法规
国内经济
省内经济
市州企业
国外经济
数据统计
领导言论
专家建言
工作研究
百家争鸣
外媒视点
国家行政法规
部委政策法规
地方政策法规